close
《易經》是中華文化及思想的主幹,亦是我國早期哲學思想的搖籃。在古代《易》包括了《連山》、《歸藏》與《周易》。《易經》是一套符號系統,相傳伏羲畫八卦,用八個符號來代表自然界八種現象,並由此推及世間萬物。《易經》成書很早,但隨時代的演變,其內容不易為世人所瞭解。是故,在春秋戰國時代,將《易經》重新撰寫,當時的人參考《連山易》及《歸藏易》的內容,並加入符合當時社會的論述而重新詮釋,因此有《十翼》的出現。《十翼》是對《易經》的詮釋,共有十篇,包括大彖、小彖、大象、小象、繫辭上、下、文言傳、序卦傳、說卦傅、雜卦傳。到了漢武帝後《十翼》被稱為《易傳》,並被視為《周易》的一部份。
 
註:據東漢鄭玄《易論》言,「周易」非相傳周文王在羑裏所作,而是古代所傳之《易》。認為「周易」的「周」有周普、周遍之意,亦有周而復始,無不周備之意涵。   
 
古代對《易經》詮釋的方法,大致可區分為兩個部份,一是象數派、一是義理派。什麼是「象數」?什麼是「義理」?「象數」一詞最早見於《左傳‧僖公》「龜,象也;筮,數也。物生而後有象,象而後有滋,滋而後有數」。「象」是和商朝的龜卜有關,而「數」則和周朝的揲筮有關。象數派著重從陰陽、五行、卦爻以及八卦所象徵的物象,來解說《易經》的經傳文義。而「義理派」,乃殷商時,將卜筮結果記載在絹帛上,並於一年後驗証其準確性,故言「凡卜筮,既事,則系衛以比其命,歲終則計其占之中否」。而後人從這些卜筮的記載中歸納出系統性的規則,而構成六十四卦的卦名、卦辭的前身。到了卦辭、爻辭形成,則從八卦及六十四卦的卦名及其涵義來解釋《易經》,並注重卦辭及爻辭的闡發。此二種方法對後代《易》學亦產生了兩大脈絡,一為象數派,一為義理派。漢朝象數派以孟喜、京房為代表,用奇偶之數和八卦所象徵的物象來解釋《易經》,言陰陽災變之理,並以十二消息卦說來釋《易》理,東漢的虞翻更是將漢代的象數易學發展到高峰。而漢朝義理派則以費直為代表,反對陰陽災變論,而著重《易經》之義理。魏晉時期,王弼提升義理派,言忘象而重理,以《易傳》的觀點來解釋《易經》,不講陰陽、卦氣、卦變,而是注重義理的闡發。   
 
上述已言,虞翻將漢代《象數易學》推展到了高峰,卦變說是虞氏易學最主要的論點,從陰陽的變化,透過卦變來表達《易經》變易的特性,並建構出六十四卦生成之關係。虞翻強調乾、坤為諸卦之始,為其他六十二卦生成之根本。乾、坤生六子,是虞翻卦變說的重要內涵,如乾坤二、五爻互易,產生離、坎,是故,乾卦生震、坎、艮;坤卦生巽、離、兌。虞翻以乾坤作為宇宙萬物之本,展現出《易學》陰陽剛柔變化之道。另外,虞氏易學還透過乾坤陰陽的消息變化,反映出陰陽互相推移的變化過程,並建構出十二消息卦與其它卦之間的互動關係。以「乾推坤」,再從「坤變乾」的消息變化中,產生十二消息卦,而十二消息卦亦代表一年的十二個月份。再以此十二消息卦作為演卦的主體,推衍出其他的五十二卦。從卦變的思想可探知,虞翻所建構的易學理論是極具系統性及龐雜性的,透過卦變取象的方法,闡明卦爻之意,亦具體地反應出《易》變的思維。   
 
孔子刪詩書、訂禮樂、修春秋、繫易,影響了後人對堯舜以前國學的思維,以及對《易經》的真正意涵亦有了不同層次的差別。「十翼」是以儒家的觀點,對《易經》所做的詮釋,它重視卦辭、爻辭的解釋,而對於卦象著墨甚少。今後本刋將嘗試從卦象方面,重新解釋《易經》,期能為讀者開啟一扇不同的新視窗。以下就從談乾卦的「用九」。   
 
《易經》六十四卦,每卦六爻,而唯乾、坤兩卦多出一爻,即「用九」與「用六」。乾、坤兩卦,因其每一爻皆為陽爻或陰爻,所以無法以卦變之說來解釋此二卦,而以「用九」、「用六」代之。乾、坤象徵著天地、陰陽,是宇宙生成與變化最重要的元素。而乾卦亦可說人生處事的一門哲學,乾卦每一爻皆可代表人生或處事上的一種處境或境界,從初九爻開始一直到上九爻,每爻皆在言「變」,若能了解乾卦各爻之變化,並能善加運用而不被其變化所束縛者,才有可能達到乾卦「用九」所言「見群龍無首,吉」的狀態;亦即凡事若能處於超然的立場,客觀地分析及觀察,掌握事理變化的脈絡,並能於適宜的時機提出各種應變之法,如此,才能處於無往不利之狀態。   
 
乾卦「用九」的見群龍無首,並非是亂局之象。在《易經》帝王學中,「見群龍無首」是管理學中最高的領導境界,是針對九五時位者,所提出的指導原則。雖然九五爻已達至「飛龍在天」之高位,但切莫自以為滿,而欲以一意孤行。所謂「盈不可久」此乃位居九五之位者應戒之,否則終將自己陷入至上九爻般的「亢龍有悔」之境。而乾卦「用九」與老子的「無為而治」,用在管理上實有異曲同工之妙。從人事方面來比擬,上位者所處之境,若是在其所管轄的人民越來越多,其領土亦越是遼闊時,只有乾之「用九」,才能使天下得以治,此亦告誡領導者,在統理天下諸事時,除了有其高深的管理學問之外,在用人方面應能適才適用,並任其發揮其能,千萬不可君代臣勞,如此天下將得以寧,否則將會陷入困境之中。   
 
從乾卦「用九,見群龍無首,吉」,所引伸出來的一套管理哲學,被現代管理學理論充份地運用,認為一個具有高績效的企業,不應該只存在著所謂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觀念,而是應將每一管理人皆培養成領導者,而非只是一般的管理者而已,如此方可提升企業的文化與精神,並為員工建立其努力的價值與目標。管理者與領導者之不同,在於領導者具有開創新局的眼光與謀略,除了要知人、觀人與識人外,還要懂得用人及育人。在一企業裡,若員工皆自許為領導者,而身為領導之人不以領導者自居,基層員工亦不以處下而被動工作,人人皆能盡其職守,此,即是達到「群龍無首」之象。而身為一企業家,不應只是追求金錢、物質的成功,而是要追求整體的成就,當每個人皆能實現其價值,並達到乾卦「用九」之境,則此企業真可說是已達到管理的最高境界了。   
 
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,《易經》其最高的管理謀略之道是乾卦的「用九,見群龍無首,吉」;與道家老子「太上,下知有之」的無為管理哲學,是為同一境界。老子認為最高的管理術,是領導者不必凡事親為,應充份地運用群才之能,令其自為。而身為一領導者,需具備曠闊的胸襟與機謀,以及道家所言的謙虛樸實、含藏內斂的修養。從乾卦以「龍」來比喻,可解為人生處於不同的階段,應有不同的調整方式;亦可詮釋在管理哲學上,處於各種不同層次的階段,只要能盡其本份,彼此良性互動與分工,此就是「見群龍無首,吉」!
arrow
arrow

    道法自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