後天八卦.jpg

《歸藏易》相傳為殷商時期,人類自洪荒的山林漁獵生活,進入農牧畜養時期所傳,以「坤卦」為首,象徵著「大地」、「母親」,也表示人類社會在當時是以母系社會為主,整個社會結構上,家庭觀念逐步開始形成。「歸藏」含有「土地分配」、「歸屬」、「收成」與「收藏」之意涵,亦指人類開始進行農牧耕作與生產,並漸漸了解萬物皆生於「地」的觀念。而人類的文明發展,也開始依存於土地。在《說卦傳》雖簡單言述「坤以藏之」,却道盡了「坤卦」所潛含的特質與特性,是言「坤也者,地也,萬物皆致養焉,故曰致役乎坤。」從《歸藏易》時期所遺留的「坤卦」精神,影響著中華文化的兼容並蓄的包容力,創造出源遠流長、博大精深的大文化內涵。  
 
在六十四卦中,唯乾、坤兩卦為純陽、純陰之卦,因此在《雜卦傳》以「剛」、「柔」來解釋此二卦。「乾為剛」,本刋已於前期做一略述,本篇將就《雜卦傳》所言的「坤為柔」與《周易》的「坤卦」做一比較。「柔」與「順」分別是《易經‧雜卦傳》與《說卦傳》對「坤卦」所做的註解。「坤」受「乾」所施,依從大自然規律化育萬物,「坤」為地,在遠古的《歸藏易》時代,人們的生活高度依存著土地,認為大地就像母親一樣可包容一切,因此認為地是最為「柔」的。另者,再從《說卦傳》所言的「乾」為「天」,「坤」為「地」來看,「天」之大施而「地」承受之,是大地承受上天的滋養,所以可以載育萬物,也因此,當時的人們認為地除了最「柔」之外,亦是最為「順」。   
 
在《周易》「坤卦」的卦辭為「坤,元亨,利牝馬之貞。君子有攸往,先迷後得主,利西南得朋,東北喪朋,安貞吉。」和「乾卦」一樣,「坤卦」亦具有「元、亨、利、貞」四德,「坤卦」的卦辭為「元亨,利牝馬之貞」,當時人們認為萬物皆出於「地」,作物只要依四序變化而行,終可獲得收成。馬是「乾卦」的象徵,「牝馬」為母馬,象徵著「坤」,在群馬之中,牝馬受到公馬的約束,所以古人用「牝馬之貞」來表示「坤」順「乾」的特質,而「坤」的順從並非盲從,而是有條件的,唯有順著「天道」而行,方可言貞吉。《周易》對「坤卦」的解釋,大抵和《歸藏易》時期的「坤卦」解釋無太大的差異,但對於《周易》坤卦卦辭的後半段「君子有攸往,先迷後得主,利西南得朋,東北喪朋」,與「坤卦」的「柔」、「順」的特質,實在有著很大的差異,筆者大胆推測,依據當時地理位置,「周」屬地位於「殷商」的西南偏西的位置,此段卦辭,應是《周易》在編撰之時,運用坤卦「從天、順天」的含意,來強化位處西南的「周」才是「順天應人」取代「殷商」王朝的正主,希望天下君子順應「天道」而行,天下當歸附之,而相對於「周」所處之地,位於東北的「殷商」國都「朝歌」,暴政之下,民心悖離,故言「西南得朋,東北喪朋」!   
 
「坤卦」純陰、至柔、至順,具包容、無私、付出的特性,影響著道家的思維,從老子的《五千文》所闡述的道家思想中,可看出其中涵納著《歸藏易》的思維。道家言陰陽之道,在老子《道德經》暢談「自然」、「無為而為」、「柔弱勝剛強」、「不爭」、「守樸」等思想,其重「藏」、「陰」的思維與《歸藏易》以「坤」為首的概念不謀而合。「歸藏」有萬物皆歸而藏其中之意;而道家思想,在春秋戰國社會政治劇烈的變動的時代中,其思想內容涵蓋了政治、社會、經濟、文化、思想、哲學、心理、人文、天文、靜坐、養生、修為及處事等等的智慧。   
 
「易道文化」啟發了道家的哲學思想,從《歸藏易》的「乾為天,坤為地」、「乾,健也;坤,順也」、「乾剛坤柔」的論述可知,此「易道文化」是為承襲《歸藏易》的天道觀與地道觀。老子《五千文》的「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」中可看出,道家效法天地之「無為自然」的精神,教人要能無為而不執私,並從天地的無私付出中,啟發了道家的「無為」思想。雖然《歸藏易》內容簡短,讀者若能再仔細細量,會發覺其內含藏著浩瀚之理!
arrow
arrow

    道法自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